革新商業模式 中國金融租賃公司的求索之路
進軍海外
境內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帶來的是業務規模的迅速擴大。有限的境內市場空間,已難以滿足中資金融租賃公司的發展需要。
而另一方面,中國的金融租賃公司普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母行優勢。工銀租賃、國銀租賃、交銀租賃等金融租賃公司,背后都有一家母行作為主要出資方。如工銀租賃的母行是工商銀行,國銀租賃的母行是國開行。
“世界前10家銀行,有4家來自中國。目前正是中資銀行國際化的良機。”某國有大行人士稱,隨著母行國際化的推進,金融租賃公司的國際化也在快速推進。
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曾公開表示,打造多元化、國際化銀行是未來趨勢,工銀租賃則是工商銀行綜合化經營的戰略舉措。
成立之始,工銀租賃就提出了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戰略。“提出國際化是有原因的。工銀租賃兩大塊業務,航空和航運都是國際化的業務,全球采購,全球租賃,難以局限在中國做。”工銀租賃副總裁陶梅表示,隨著工商銀行的國際化進程,工銀租賃的業務也在逐漸國際化。
2010年,作為工銀租賃國際化的觸手,工銀國際租賃公司在愛爾蘭成立。愛爾蘭是目前全球重要的航空租賃基地,世界上主要的航空租賃公司均在此設有機構。開展國際業務兩年多來,目前工銀租賃在愛爾蘭的業務平臺已持有、管理的各類飛機資產超過30架,資產超過20億美元,已成為愛爾蘭最大的中資企業。
此外,工行的子公司工銀泰國在當地擁有租賃牌照,工銀租賃也外派了人員協助其開展租賃業務,業務面覆蓋整個東南亞。
今年7月,工銀租賃與VistaJet公司達成了2.1億美元的公務機融資租賃交易,用于為龐巴迪公司生產的5架環球快車6000型公務機提供融資租賃。盡管2.1億美元的規模尚相對有限,但這筆交易對中國金融租賃業而言卻極其重要,這是中國金融租賃企業首次進軍國際公務機市場。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交易的承租人、租賃物,以及所需資金都來自海外。工銀租賃由此打通了整個海外租賃業務鏈條的所有關鍵環節,已能實現完整的循環。對于中資金融租賃公司國際化而言,是一次重大突破。
“國際市場業務開展的環境和安全性還是要高于國內市場。”國內租賃人士表示,國際上,游戲規則清晰,有章可循,租賃合同和相關業務由全世界頂級的律師團隊、會計師團隊、稅務師團隊和其他服務商在后面做保障。進軍國際化一方面可以分享海外的利潤;另一方面,在成熟的市場中操作業務也可以積累中資銀行現階段所欠缺的業務經驗。
“三維”風控
任何一家金融企業,收益和風險往往是一個蹺蹺板的兩端。成熟、穩健的公司,不是盲目做大利潤,而是追求在風險、收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對于新生的金融租賃公司而言,這就要求有一個強大的風險控制體系。
“整體來看,租賃行業的資產質量保持著比較好的態勢。”工銀租賃總裁叢林表示,2007年后成立的金融租賃公司對于資產質量的管理,以及對于風險的控制都與過去的金融租賃公司完全不同。
叢林表示,銀行系租賃公司更多地是借鑒了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理念,比如授信、審批、調審分離等,注重企業信用風險,金融租賃公司母行的風險管控理念與文化已經被充分地被吸收了進來。
工銀租賃內部人士介紹稱,穩健經營,發展質量是公司經營的關鍵。目前,工銀租賃已初步建立了“一個核心、三個維度”的風險管理架構,將風險管理貫穿于業務全過程。
“銀行控制的風險是以企業為核心,而金融租賃公司的風險控制則是以資產為核心。”叢林表示,三個維度分別是企業信用、實物資產的價值保護、交易結構。
具體來看,第一個維度是信用,即使資產再好,如果租給一個沒有信用的企業,也會給我們帶來風險。
第二個維度是實物資產的價值保護。特別是在經營性租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