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中的“五流”是怎樣流動的?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屬于知識經濟,服務貿易。它的重要環節在不在名義在實質,我們不要一看到“中小企業融資”就心動,要么以為在借款,要么以為在放款。這種錯誤認識迷惑了我們26年,使得行業到現在還處于幼稚階段。為了回歸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本質,讓新進來的企業和人才在新一輪的騰飛中健康發展,這次一定要搞清楚: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交易中誰在中小企業融資,什么方式中小企業融資以及怎樣才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讓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業走出這個誤區。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獲利手段主要依靠知識和技術,它的盈利模式主要靠服務。換句話說就是通過租賃人才和機構掌握的社會資源,讓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中的“五流”充分地流動起來,從而讓企業在流動中獲利。我們通常把這個稱之為“池水效應”。
所謂“池水效應”是說池外總有水流入,池內總有水流出,然而總有一部分水滯留在池中。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如果租賃公司總是在不斷地做業務,不斷地把租賃資產賣出去,那么結果就是:租賃公司不僅有自己的資本金,還有外部駐留的大量資金,而這個駐留資金遠大于租賃公司的注冊資本金,遠大于某一時刻的流動資金。
如果停止流入,流出不會斷,隨著時間推移,池水總有一天要流干。可見流動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有多么重要。回想過去租賃公司從銀行貸款后買設備租賃給承租企業,長期占壓自己的信用和資金做做法多么淺薄和危險。
我們總喜歡說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是“金融”業務,如果沒有流動,就失去了金融屬性,空有金融名稱,沒有金融帶來的利益,這種金融不要也罷。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中的流動不僅體現在資金上,還有其他幾方面流向。這就是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信用流和風險流,總共五流。能否讓這“五流”充分地流動起來,是檢驗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公司是否能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首先我們還是要了解這五流是怎樣流動的。
資金流是怎樣流動的
所謂資金流就是在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過程中,資金通過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手段使其流動起來。從而盤活租賃資產,使租賃公司具有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如果錢“到地頭死”,不能流動那就說明租賃公司經營是失敗的,或者說存在著潛在的風險。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資金流和業務操作流程基本上是逆向流動。租賃業務的流程是:租賃公司先向廠商支付購買設備的資金e與承租人簽定租賃合同獲得租賃債權e將債權賣給金融機構e金融機構賣給最終出資人。
資金的實際流向是:最終出資人e金融機構e租賃公司e租賃物件供貨廠商。資金的流入是:租賃物件制造的產品最終消費者e承租人e租賃公司e金融機構最終出資人。這是一個循環系統,如果做的好是良性循環,做不好就是惡性循環。
所謂金融機構他們是表面出資人,他們還要把租賃資產轉給最終出資人,把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做成中間業務。通過:綜合理財、信托計劃、債權保理、資金市場(把租賃資產在同業拆借市場銷售)、資本市場(證券化的租賃資產在股市上銷售)、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專項金融債券等金融市場,消化他們購買的租賃資產。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給承租企業提供資金。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屬于新經濟。新經濟的的特點之一是:資金使用人和還款人是分離的。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中,租賃公司是資金使用者,承租人是資金的償還者。只有在回租的情況下,承租人才同時擁有資金的使用者和償還者的身份。
如果資金都是用別人的,那么,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到底是否屬于金融業務?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是金融與貿易結合的產物,如果說它不是金融業務,顯然有失偏頗。準確地說應該屬于“無源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