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中的“五流”是怎樣流動的?
租賃公司把中小企業的信用+租賃資產30%以上的租金償還質押金+風險供擔,利益共沾的結構中小企業融資設計+有效的風險控制與管理+租賃公司的誠信,通過批量的租賃資產池以及形成的連保責任,組成租賃公司的信用。當把這部門資產轉給金融機構時,大企業的信用就轉換為金融機構的信用。
當金融機構憑借這些優質資產+高違約成本+足夠的信用保障,在金融市場上中小企業融資時,信用在那里,資金就流向那里。
風險流是怎樣流動的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最大的特點不是承擔風險,而是轉移風險、鎖定風險、化解風險。利用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特征,把高風險抵收入的信用銷售轉變為低風險高收入的金融行為。
風險和信用相關,信用越高,風險越小。
表面上看,承租人是風險最大的承受人,實際上最終出資人是風險最大的承受人。為了使資金能夠流動,還原風險承受人的本質,還原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實質的安全特性。租賃公司與承租人簽定高違約成本的租賃合同,把表面承受轉變為實質于承受。
風險是跟著資金流逆向運動:資金從那流出,風險就從那流入。最后流到最終出資人時,是靠分解風險提高出資人的承受能力解決風險問題。如:租賃公司發企業債券、租賃資產證券化交易、租賃資產參與銀行綜合理財、租賃資產發行信托計劃,都是把單一的出資人轉變為眾多出資人實現風險分散。讓他們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誰投資,誰決策,誰承擔風險,誰享受利潤。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通過承租人提供可轉移連帶責任的信用擔保、租賃物件辦理綜合保險,把風險轉移給第三方,這是風險的另一種流動方式。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精髓在于依靠不承擔風險中間業務獲利,金融機構也是如此,除非他們要利用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消化9萬億人民幣的存差(銀行也在向市場化轉變,減少存貸業務,增加中間業務,尤其是提供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服務后所捆綁的系列中間業務)。風險的流動和分散市場,給他們造成了這樣的盈利模式和盈利機會。
信息流是怎樣流動的
理論上,市場經濟的公平交易建立在信息對稱上。在經濟社會中,不可能有完全的信息對稱,因此不公平交易在所難免,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公平,才形成差異,形成流動。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作為風險交易,當然希望信息越對稱,風險越小越好。如何保障信息最大程度的接近對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信息管理。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公司的市場地位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信息管理。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中心,同時也擔負信息管理與傳遞(流動)的重任。
在信息爆炸時代,信息流不是簡單地流動,而是要經過采集、加工、發布的過程。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租賃這樣一個邊緣產業,信息種類是多元化的,信息流動是最復雜的流動。
在租賃公司的定位和選項上,首先要把市場信息傳遞給指定規劃、業務開發和決策部門;在做租賃的過程中,采集的是用戶信息,然后經過加工整理,把真實的,符合項目審核需要的信息傳遞給租賃公司,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項目簽約后要進入風險監控的信息采集、分析,發現問題提出預警;用戶對租賃公司的服務有意見時要將信息傳遞給管理部門進行改進后在傳遞給用戶;對于給公司經營管理造成重要影響的信息要有管理部門實時整理和上報;對于購買租賃資產的金融機構,要把項目信息定期通報給他們是要盡的義務和責任。
“五流”的知識經濟、服務貿易表現
一個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公司要讓這“五流”充分流動起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在觀念上要有正確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推動這“五流”的技術手段。這才是知識經濟的內涵,否則容易從偏理解為中小企業融資租賃就是操作復雜點,需要有知識的人來做的簡單概念。學會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