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巨額信貸沉淀造船業 銀行系租賃公司同陷泥沼
在眾多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有知情人士透露,民生銀行是其中受累較深的一家。“與國有大行不一樣,民生銀行貸款面向的多為中小型船企,然后你去看民生的貸款投放地區,華東地區的貸款投放資源是最多的,江浙一帶的中小型船企又分布特別密集。船舶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現在大的船公司還頂得住,中小型的去年開始倒閉得特別多。”該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記者翻查了民生銀行的過往財報,去年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名目的貸款總量為622.08億元,而至今年年中則為633.87億元,貸款規模增速上已有控制。但截至目前,船舶行業的貸款風險尚未在財報上凸顯。
無重復抵押
銀行之所以熱衷于船舶業貸款,還是由于利益驅動。據悉,以還款保函為例,銀行可以從中獲取的收益非常多,從開戶開始,結匯收費、存款指標、還款保函收取的手續費、信用證手續費等等,對銀行來講可以實現多項業務創收,一舉多得。而貸款業務則可以通過銀票業務轉增存款并收取手續費。在利益驅動下,2007年左右船舶行業極盛時期,銀行因急于吞下大型項目而疏于風險防范的事實并不鮮見。“花同樣精力,做一個大的項目抵得上多個小項目。”交通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對記者直言不諱。
但在此過程中,銀行在人才建設和項目管理上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李勝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銀行船舶貸款的項目團隊都是金融人才出身,但不可能對每個行業的狀況都洞悉得特別到位。“我建議銀行在項目篩選的環節中,引入向第三方咨詢機制。我們這個行業江湖非常小,浙江和江蘇的船企是最多的,如果引入與項目無關的第三方作為咨詢機構,等于在項目篩選的第一個關口就多了一道專業的把關,這比引入重重擔保都有效。”
而經記者考證,目前,多家銀行已將造船業列入高風險行業。金融機構提高了船舶融資的貸款利率,加大對船舶融資項目、付款保函的審查力度,船企從金融機構獲取付款保函的難度也開始加大。
“去年到今年船舶行業的貸款打折都比較兇,一般都在估值的五折以內。”建設銀行相關貸后管理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不過船舶行業的貸款不會釀成鋼貿那樣的大危機,船舶的所有權備案在航交所都是比較明晰的,至少不太會出現重復質押的問題。”
另有一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2012年度發布的授信政策已經兩度對船舶行業進行風險提示,年初將造船業列為審慎類投向,具體政策為造船業貸款余額應低于上年末水平, 2012年7月則發布了關于加強部分行業及客戶授信風險防范的通知,進一步提示了造船業風險,強調嚴控新增授信。
一些中小銀行對于此類涉資較巨的項目風險意識反而強烈。“兩三年以前我們看到波羅的海指數不太好的時候,就已經做了風險提示,所以我們銀行這一塊業務接觸得很少。”寧波銀行相關人士回應記者